生成时间:2014-03-05 16:05:01 |
台州市财政局
2014年是台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年,是台州经济发展面临困难较多的一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抓牢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加强财源建设和收入组织工作,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增长;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弘扬财税文化,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助推大企业建设。发挥财税政策及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有效投资增长和结构优化。加强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创新研究,积极向上争取中央扩大内需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入,支持工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企业,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抓好“个转企”和小微企业上规模工作。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服务,加大清费减负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对外贸易,大力发展服务业,稳步实施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支持沿海开发,加快大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海洋经济扶持发展资金,集中财力加大对沿海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集资金,确保头门港、沿海高速、新机场顺利开工。积极落实省里有关产业集聚区的财税优惠政策,发挥县市区积极性,推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同时,积极支持台州金融集聚区、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现代物流业集聚区等十大服务业板块建设。
三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好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切实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产业,促使医化、汽摩、模塑等传统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浙大台州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产业化成果,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加强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创新研究,不断完善优惠政策的执行落实机制、反馈机制、效应评估机制,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是建立发展新机制,做强市本级经济。加快建立市区发展新机制,进一步探索建立三区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加大对城市功能区、城市交通圈建设及市区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通过基础设施的优化,突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引导市级和三区相互协作、联动,相向建设、融合发展的格局。积极做好“回归工程”,助推大石化、吉利v等项目的推进,做大做强市本级经济。
二、保持收入稳定增长,努力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一是依法组织收入。注重财税经济形势分析,做实组织收入预案,全力以赴抓好收入,把握好组织收入的节奏、力度,努力实现收入持续平稳增长。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手段创新增加收入,加大稽查力度,维护好良好的税收秩序,坚决打击偷漏税行为。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制度体系,把握收入主动权。
二是提高地方财政比重。加强地方小税种的研究和征收,提升组织地方收入工作的主动性和依法性。拓宽思路,挖掘好税源,通过建立和完善更加规范的征税服务体系,把散落的可收税源转化为现实税源,提高地方财政比重。
三是积极涵养财源。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强沟通联络和税收优惠政策对接,服务台商回归企业落地生根。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政策和资金,增强财政扶持引导功能,支持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央和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对我市的支持规模。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事业发展
一是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达到省核定比例,落实好“按照土地出让收益的10%计提教育资金”的政策。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任务。加强投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优化就业补助资金结构,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做好财政惠农工作。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新增财政资金向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探索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贯彻落实《中共台州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支持“三个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实施范围,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工作。
五是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持力度。完善扶贫开发,进一步提高扶贫标准。进一步规范民生工程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确保医药食品、卫生质量监督、公安保障、社会稳定资金需求,维护社会和谐。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环境治理。
六是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定点饭店管理,深入推进会议费、差旅费管理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严格车辆管理。继续严格控制修建装修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进一步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
四、加强财政监管,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逐步开展预决算公开。全面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优化政府预算收支结构。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积极稳妥推进预决算信息和公务消费信息公开,逐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
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范围,推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性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推进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管机制,规范财政和预算单位收支行为,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安全风险。继续推进财务公开,完善公务卡制度,规范公务支出行为和标准,增强财务透明度。
三是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目标管理为龙头,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以绩效目标跟踪监控为抓手,切实净化监督。以绩效评价为核心,进一步扩大预算部门单位绩效自我评价的范围,夯实评价基础。
四是加强政府采购、债务及投资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与预算编制、资产管理及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机制。继续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和政府财政性投资项目管理,积极构建投资债务监管预警机制。改进和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探索公建项目的标准化建设,推进建设项目审核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五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推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文化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各单位资产处置审核工作,规范对处置资产的处理和整合。加大规范国有资产收入执收程序,实行“收到两条线”管理。
六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发挥会计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探索为民营经济和会计人员服务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和信息质量的监管水平。
七是加强数字财政工作。按照浙江数字财政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深化“金财工程”建设,推广非税收入征管新版软件,逐步实现对财政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五、加强队伍建设,再树部门良好形象
一是加大干部学习力度。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强理想宗旨教育。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提高干部宏观视野与财税、经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为目标,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干部素质。加强年轻后备干部培养,拓宽干部晋升渠道,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二是深化财税文化建设。开展财税文化“一县一品牌”创建活动,丰富和完善财税核心理念,建立文化激励和引导机制,提高干部对财税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队伍凝聚力。
三是注重基层服务意识。完善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基层服务等各项制度,密切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坚持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全面推进全市系统机构改革进程。倡导干事创业的作风,切实改进文风会风。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行政权力规范化建设和《税友龙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应用。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与财政业务工作的结合度,提升作风效能建设质量。建立财政系统行风评议工作长效机制,塑造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